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究竟是不是科幻?科幻到底是什么?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nas 是啥 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究竟是不是科幻?科幻到底是什么?

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究竟是不是科幻?科幻到底是什么?

2023-04-09 08:1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来讲讲科幻到底是啥吧

科幻即是科学幻想,即用幻想艺术的形式,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。那么科幻的侧重点是什么呢?

在这个问题上,恐怕得讨论一下科与幻相辅相成的关系。追溯历史,新中国成立后,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科幻小说《梦游太阳系》发表于1950年,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梦中从人变猴,翻筋斗来到月宫探访,看到了不用外壳的灯泡、写不出墨水的钢笔,体验了烤灸和冰冻交替的温差,还看到了火星上的运河和火星人。

《梦游太阳系》小说封面

之所以这个时间会出现这样一部科幻小说,究其原因是因为1949年11月1日,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,1950年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,全国进入了一个对科学探索无比渴求的新时期。也就是这个时期,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,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钱三强院士从实验中发现重原子核裂变的“三分裂”“四分裂”现象,引起了世界核物理学的一系列关注,也提升了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热情。

近代物理研究所旧址

之后,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,以核工业来说,广大科研先驱在完全、彻底自力更生的轨道上,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;1967年6月,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;1970年12月,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。

也就是这个时期,《黑龙号失踪》、《神桥》、《春天的药水》、《打猎奇遇》、《渤海巨龙》等新一批科幻小说开始蓬勃发展。与之前的科幻小说偏向于学习海外小说的模式不同,这批科幻小说开始讨论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未来,科技与军事力量的耦合发展。

《黑龙号失踪》封面

到了20世纪90年代,1991年12月,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,结束了大陆无核电的历史,与此同时,中国科技实力发生了质的变化。

秦山核电站

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系统化发展的重要阶段,1991年,《科幻世界》杂志召开了一次“世界科幻大会”,给中国科幻工作者一次重要的信心支撑。此后,《科幻世界》杂志大力扶持新人,培育良好的市场,使科幻文学创作正式崛起,新作家的不断涌现,是这一时期科幻创作的突出特点。包括韩松、星河、王晋康、刘慈欣等,均是这个时期脱颖而出的典型代表。

1991年《科幻世界》期刊

目前,中国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和体系,是世界上唯一一个30多年没有间断过核电工程建设的国家,拥有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能力,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国家之一。此外,中国核聚变研究也位居世界第一阵列。在这种科技创新的基础上,中国的科幻产业也得到了质的飞跃,《三体》、《流浪地球》、《未来机器城》、《被光抓走的人》等一系列涉及硬科学、软科幻色彩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,开启了新时期科幻产业的新纪元。

“华龙一号”与“中国环流器二号A聚变实验装置”

由此可见,科与幻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科技基础决定想象的广度,只有科技基础强盛,才能为文学创作者提供更多、更深、更准确的想象素材;同时,文学创作者的那些奇思妙想,也只有建立在国家强大的科技基础上,才能让公众信服,才显得真实可靠。但是,进一步夯实国家科技创新能力,需要科研工作者与科幻创作者共同联动,一起努力,就可以让已有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扩大外延,加快中国科技工业加速发展,这也是为什么中核集团提出“你们尽管想象,我们负责实现”的原因所在。

(文章作者: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苏杨)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